iT邦幫忙

2024 iThome 鐵人賽

DAY 20
0

我們今天是第二十天我們可以寫一個lstm預測各個籃球賽的賽事分析,我們可以分析各國各種的不同大小籃球賽事,以下是程式碼

1. 擴展特徵工程

除了基本的比賽數據外,我們還可以加入更多特徵,例如:

  • 球員平均得分、助攻、籃板等數據
  • 球隊主場/客場勝率
  • 球隊最近5場比賽的狀態(連勝、連敗)
  • 歷史對戰記錄
  • 比賽的重要性(如常規賽、季後賽、總決賽等)

這些特徵可以幫助模型更好地捕捉比賽的動態和球隊的表現。

# 示例擴展特徵
df['recent_form'] = df.groupby('team')['win'].rolling(window=5).mean().reset_index(drop=True)
df['home_away_diff'] = df['home_win_rate'] - df['away_win_rate']
df['head_to_head'] = df.apply(lambda row: get_h2h_record(row['home_team'], row['away_team']), axis=1)

# 合併所有特徵
features = df[['home_win_rate', 'away_win_rate', 'recent_form', 'home_away_diff', 'head_to_head', 'score_diff']]
scaled_features = scaler.fit_transform(features)

2. 複雜模型架構

除了單純的LSTM層,我們可以考慮使用以下模型結構來提升性能:

  • 多層LSTM: 使用多層LSTM以捕捉更加複雜的時間序列關係。
  • GRU層: 添加GRU層來輔助LSTM,因為GRU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比LSTM表現更好。
  • 卷積層(CNN): 在LSTM之前添加一個卷積層來提取空間特徵(如比賽中的位置數據)。
  • 注意力機制: 使用注意力機制來加強模型對重要比賽片段的關注。
from keras.layers import GRU, Conv1D, Attention

model = Sequential()
model.add(Conv1D(filters=64, kernel_size=3, activation='relu', input_shape=(X.shape[1], X.shape[2])))
model.add(LSTM(units=100, return_sequences=True))
model.add(Dropout(0.3))
model.add(GRU(units=100, return_sequences=True))
model.add(Attention())
model.add(LSTM(units=50))
model.add(Dropout(0.3))
model.add(Dense(units=1))

model.compile(optimizer='adam', loss='mean_squared_error')

3. 時間序列分段與跨季節數據處理

考慮到籃球賽季的時間跨度,您可能需要處理跨季節的數據。這涉及到如何處理賽季之間的數據延續性,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賽季進行數據分段。

# 示例時間序列分段
df['season'] = df['date'].apply(lambda x: determine_season(x))
for season in df['season'].unique():
    season_data = df[df['season'] == season]
    # 根據每個賽季單獨進行序列生成和模型訓練

4. 模型評估與交叉驗證

為了確保模型的泛化能力,我們可以使用交叉驗證進行模型評估,並進行多個指標的評估,如均方誤差(MSE)、平均絕對誤差(MAE)、以及R^2分數。

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TimeSeriesSplit
from sklearn.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, mean_absolute_error, r2_score

# 使用時間序列分割進行交叉驗證
tscv = TimeSeriesSplit(n_splits=5)
for train_index, test_index in tscv.split(X):
    X_train, X_test = X[train_index], X[test_index]
    y_train, y_test = y[train_index], y[test_index]
    
    model.fit(X_train, y_train, epochs=50, batch_size=32)
    predictions = model.predict(X_test)
    
    # 模型評估
    mse = mean_squared_error(y_test, predictions)
    mae = mean_absolute_error(y_test, predictions)
    r2 = r2_score(y_test, predictions)
    
    print(f"MSE: {mse}, MAE: {mae}, R^2: {r2}")

5. 模型部署與預測

最後,您可以將訓練好的模型部署到生產環境中,並用於實時預測比賽結果。這需要考慮如何獲取和處理新的比賽數據,以及如何將模型的預測結果應用到實際的決策中。

# 模型部署示例
def predict_game(home_team, away_team):
    # 根據當前數據生成特徵
    features = generate_features(home_team, away_team)
    scaled_features = scaler.transform(features)
    
    # 進行預測
    prediction = model.predict(scaled_features)
    return scaler.inverse_transform(prediction)

6. 增強的可視化與解釋

使用可視化工具(如Matplotlib、Seaborn)來解釋模型的預測結果,以及使用SHAP等工具來分析模型的重要特徵。

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
import shap

# 模型預測結果可視化
plt.plot(predictions, label='Predicted')
plt.plot(y_test, label='Actual')
plt.legend()
plt.show()

# 使用SHAP解釋模型
explainer = shap.KernelExplainer(model.predict, X_train)
shap_values = explainer.shap_values(X_test)
shap.summary_plot(shap_values, X_test)

1. 擴展特徵工程

首先,我們在數據預處理部分進行了特徵擴展,創建了更多有助於預測的特徵。

df['recent_form'] = df.groupby('team')['win'].rolling(window=5).mean().reset_index(drop=True)
df['home_away_diff'] = df['home_win_rate'] - df['away_win_rate']
df['head_to_head'] = df.apply(lambda row: get_h2h_record(row['home_team'], row['away_team']), axis=1)
  • recent_form: 這個特徵代表球隊最近5場比賽的平均勝率。通過滾動窗口(rolling),我們可以計算出每支球隊最近的表現如何。
  • home_away_diff: 這個特徵表示主場和客場勝率的差異,可以幫助模型理解主場優勢或客場劣勢。
  • head_to_head: 這個特徵計算兩支球隊的歷史對戰記錄,這對於了解兩支球隊之間的競爭格局非常有用。

這些特徵有助於模型更好地預測比賽結果。

2. 複雜模型架構

接下來,我們使用了更複雜的模型架構,包括卷積層(Conv1D)、LSTM層、GRU層,以及注意力機制(Attention)。

from keras.layers import GRU, Conv1D, Attention

model = Sequential()
model.add(Conv1D(filters=64, kernel_size=3, activation='relu', input_shape=(X.shape[1], X.shape[2])))
model.add(LSTM(units=100, return_sequences=True))
model.add(Dropout(0.3))
model.add(GRU(units=100, return_sequences=True))
model.add(Attention())
model.add(LSTM(units=50))
model.add(Dropout(0.3))
model.add(Dense(units=1))

model.compile(optimizer='adam', loss='mean_squared_error')
  • Conv1D: 卷積層用來提取數據中的局部特徵(例如比賽數據中的趨勢或模式)。這裡使用了64個濾波器,每個濾波器的大小是3。
  • LSTM: 長短期記憶(LSTM)層擅長處理時間序列數據。我們使用了兩層LSTM來捕捉數據中的長期依賴性。第一個LSTM層的單元數量為100,並且它返回所有時間步的輸出(return_sequences=True)。
  • GRU: 門控循環單元(GRU)層也是一種處理時間序列數據的有效方法。它與LSTM相似,但計算更為高效。我們在這裡使用它來輔助LSTM層。
  • Attention: 注意力機制可以幫助模型更好地聚焦於重要的時間步,從而提升預測精度。
  • Dropout: 我們使用Dropout層來防止模型過擬合。這意味著在每次訓練迭代中,隨機丟棄一些神經元。
  • Dense: 最後使用了一個全連接層(Dense layer)來將LSTM和GRU層的輸出轉換為最終的預測值。

3. 時間序列分段與跨季節數據處理

這部分代碼示範了如何根據賽季將數據分段,這對於處理跨賽季的數據非常重要。

df['season'] = df['date'].apply(lambda x: determine_season(x))
for season in df['season'].unique():
    season_data = df[df['season'] == season]
    # 根據每個賽季單獨進行序列生成和模型訓練
  • determine_season: 這是一個假設的函數,用於根據比賽日期來確定比賽所屬的賽季。
  • for season in df['season'].unique(): 這個循環遍歷每個賽季的數據,然後對每個賽季的數據單獨進行處理(例如序列生成和模型訓練)。

4. 模型評估與交叉驗證

這部分代碼展示了如何使用交叉驗證來評估模型的性能。交叉驗證能夠更好地評估模型的泛化能力。

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TimeSeriesSplit
from sklearn.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, mean_absolute_error, r2_score

tscv = TimeSeriesSplit(n_splits=5)
for train_index, test_index in tscv.split(X):
    X_train, X_test = X[train_index], X[test_index]
    y_train, y_test = y[train_index], y[test_index]
    
    model.fit(X_train, y_train, epochs=50, batch_size=32)
    predictions = model.predict(X_test)
    
    mse = mean_squared_error(y_test, predictions)
    mae = mean_absolute_error(y_test, predictions)
    r2 = r2_score(y_test, predictions)
    
    print(f"MSE: {mse}, MAE: {mae}, R^2: {r2}")
  • TimeSeriesSplit: 這是一種專門用於時間序列數據的交叉驗證方法,它會將數據按時間順序分為多個訓練集和測試集。
  • mean_squared_error, mean_absolute_error, r2_score: 這些是模型性能評估的指標,用來衡量模型的預測準確性。MSE和MAE越低越好,而R^2越接近1越好。

5. 模型部署與預測

這部分代碼展示了如何使用訓練好的模型進行預測,並解釋如何將這些預測結果應用於實際決策。

def predict_game(home_team, away_team):
    features = generate_features(home_team, away_team)
    scaled_features = scaler.transform(features)
    
    prediction = model.predict(scaled_features)
    return scaler.inverse_transform(prediction)
  • generate_features: 這是一個假設的函數,用於根據輸入的主場和客場隊伍來生成預測所需的特徵。
  • scaler.transform: 將生成的特徵進行標準化,以與模型訓練過程中的數據格式一致。
  • model.predict: 使用訓練好的模型進行預測。
  • scaler.inverse_transform: 將標準化的預測結果轉換回原始數據範圍,以便更直觀地解讀預測結果。

6. 增強的可視化與解釋

這部分代碼展示了如何使用可視化工具來分析模型的預測結果,以及如何使用SHAP來解釋模型的重要特徵。

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
import shap

plt.plot(predictions, label='Predicted')
plt.plot(y_test, label='Actual')
plt.legend()
plt.show()

explainer = shap.KernelExplainer(model.predict, X_train)
shap_values = explainer.shap_values(X_test)
shap.summary_plot(shap_values, X_test)
  • matplotlib.pyplot: 用於生成預測結果與實際結果的圖形,幫助直觀比較模型性能。
  • shap: SHAP值用來解釋模型預測中各個特徵的重要性。KernelExplainer適用於無論是線性模型還是非線性模型。

7. 加入外部因素

最後,模型可以進一步複雜化,通過加入外部因素來提升預測精度。這些因素可能包括天氣、球員傷病情況、賭盤數據等。

這樣的複雜LSTM模型應該能夠更準確地預測籃球比賽結果,並且通過這些特徵和模型設計,我可以對各國大小賽事的籃球比賽進行深入的分析和預測。


上一篇
day 19 AI結合Lstm與yolo自動停腳踏車系統
下一篇
day 21 人工智慧斑馬魚運動軌跡分析
系列文
基於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對斑馬魚做行為分析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